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市中院:情注魏沟山水间

发布时间:2017-03-14 16:56 来源: 阅读:5292

□ 党世根

  这是一片贫瘠而富有生机的土地;这是一个贫困而渴望脱贫的群体。2014年8月,精准扶贫如阳光雨露,给省级重点贫困村——魏沟村里散居在山岭之中的、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377户贫因户,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几年没回家,村里变化大。”这是在外打工的村民发出的感慨。新修的水泥村级公路直通村民院落,依山而建的一栋栋新居绿树掩映,山林树扒里鸡鸣牛哞羊咩阵阵,郁郁葱葱的林果苗木长势喜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魏沟村,铺展开一幅和谐宜人的新村美景。

                                                                         把脉问诊寻良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4年8月15日,市委、市政府向市直单位发出了进村入户“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动员令。紧接着,市中院领导带着全院干警和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入户“认穷亲”,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序幕。
  8月16日,魏沟村的贫困户迎来了他们的“亲戚”——市中院领导和首批91名扶贫包保干部及工作队员。“扶贫工作是老百姓的期盼,我们既要‘身入’又要‘心入’,要带着政治责任、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院长王健饱含深情地话语,使包保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们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
  当日上午10时,烈日悬空,热浪袭人。市中院领导及干警们顶烈日、冒酷暑,爬山涉水来到帮扶的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去5600多元的帮扶资金和价值8400元的帮扶物品,仔细填写《贫困户登记表》,零距离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现状,致贫原因,为包保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快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提供了依据。
  该院原研究室主任索明全来到四组结对帮扶户柯尊文家,只见他那被风雨剥蚀的三间泥巴房在烈日下显得更加破旧。当索明全听说柯尊文考上大学的儿子柯涛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时,他深情地说:“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啊!”,他随即从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递给柯涛。勉励他发奋学习,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没想到市法院这么关心贫困户,我们真是遇到了大好人!”贫困户常开芬高兴地说。2014年10月24日,市法院和市政务服务中心主动邀请市人民医院专家医疗队来到魏沟村,开展“扶贫济困、关爱生命”义诊活动。他们到组入户为患病卧床的病人诊疗,建起医疗档案,定期回访指导用药。浓浓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扶贫工作队员们与乡村干部一道,踏遍沟沟汊汊,走东家串西家,地头上、田埂边与乡亲们促膝谈心。通过建档立卡锁定贫困人口,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按标准实行“回头看”,再次核准贫困人口,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他们的真情赢得了乡亲们信任和期待,不仅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帮扶户基本情况,而且获得了他们的所需所盼。
  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了解、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地对话,他们结合村情实际,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脱贫路子,从改善基础设施、培育脱贫产业、提升村民素质方面入手,详细制定出魏沟村精准脱贫规划:硬化村组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发展特色种植、培育养殖基地、改造农村电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推进环境整治、共建美丽乡村,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说起当年这个脱贫规划,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治平满眼憧憬:“自2014年以来,在市中院帮扶指导下,我们找到了最适合的发展路子,看到了脱贫致富希望,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我们将巩固决战贫困成果,实现村强民富目标。”

                                                                     找准症结开方子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键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魏沟村“穷”在基础设施滞后、山大土地贫瘠、地处偏远人稀、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全乡脱贫难度最大边远贫困村。
  号准了“穷”脉后,市中院领导和驻村工作队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他们多方奔走,上下联络,集聚各方资源,注重问题导向,多点发力,共同给力,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山夹两河,出门就爬坡。出行难是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2014年9月初,他们请来交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东山爬到西山,对村组道路进行规划勘测。
  听说修村组公路,群众个个来了精神。于是,他们争取市发改委公路建设资金42万元,挤出办公经费5万元,资金到位后,带着干群凭着“一把挖镢一把锹,一把锤子一根钎、一根扛子一套圈,一个馍馍一壶水”的精神,挖山开路砌挡土岸,修通了五组黄土垭至谭树垭至楼台乡三台村外循环断头路1.7公里。一举解决了边远的五组和楼台乡三台村群众出行路。
  村民说,修路架桥方便百姓,累断脊梁也情愿。2015年6月,市中院争取市县公路建设资金100万元,干群苦战3个多月,新修五组至四组通组水泥路2.3公里,扩修道路4公里。2016年4月争取资金45万元,新修四组通组入院路1.8公里,使200多户群众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
  “过去,村民买难卖难,公路修通了,我开着农用车将农用物资送到百姓家口,回来时沿途收购农特产品,真是一举两得。”魏沟村日杂百货农资店老板李相军高兴地说。去年初至11月上旬,村重点通组公路已修通,新增农用三轮车15台、摩托车67台。
  住在魏沟山两岸,沟中有水难上山;农民四季盼下雨,无雨吃水难上难。村民望水兴叹,干部谈水心烦。2014年9月,他们和村支两委争取县乡投资,对已建成的蓄水塔、过滤池进行防渗漏处理,延伸主支管网4000米,解决了85户村民吃上自来水。当年冬,又在偏远的一组、二组新建水窑40口,缓解了散居在山上的50户210人吃水难。
  天旱时,水窖干枯,村民只能用牛车或三轮车到魏沟河和芦家河取水,既耗时费力,水质也无法保证。吃水难以保障,养殖业发展缓慢。
  为从根本上解决全村群众吃水这一难题。去年11月初,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痛下决心,力争让村民吃上自来水。于是,他们跑遍了山岭沟岔,寻求水源。在县乡强有力支持下,现全村正在建设4座蓄水塔,解决320户、1300人吃水困难。市中院党组专门开会研究,将对魏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倾力相助,同时,积极争取人饮工程资金百余万元,现已通水65%,力争2017年3月全部建成通水。

                                                                        同心协力拔穷根

  “思路决定出路。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重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工作队、村“两委”和贫困户互动,才能实现脱贫目标。”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天航说。
  他们根据魏沟村的土地山场资源条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规划及贫困户脱贫计划。在辽阔山场上做文章,发展以山羊、郧巴黄牛、土杂鸡、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在缓坡地上下功夫,发展以核桃、四季桂、蔬菜、地膜洋芋为主的种植业。
  扶智重在增强“造血”机能,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把智力扶贫作为决战贫困的战略举措。围绕种植、养殖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做到贫困农户每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组织农林专业技术人员进村指导,送科技上门,着力培养造就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贫困户舒处山一家3口,妻子周自梅因触电导致脑神经受损反应迟钝,一个小孩读小学,舒处山靠种粮食、打零工艰难度日。“通过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员的现场指导,我种植的两亩萝卜见收8000元,发展地膜洋芋3亩,按亩产量3000斤,每斤平均1.5元,收入可达13000多元。在国家扶持下,我又盖上了新房,好日子就在眼前。”舒处山非常兴奋。
  依托种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链的延伸,引领村民和贫困户发展养殖富裕起来。去年5月初,市中院紧紧依靠乡政府争取政策性资金60万元,兴建两个钢结构标准化郧巴黄牛养殖基地1500平方米,兴建饲草基地100亩。由创业成功人士牵头组建潘口乡同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纳20户有养牛意愿的贫困户在养殖基地集中喂养郧巴黄牛,通过基地示范效应,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双赢,推动全村养殖业快速发展。
  在魏沟村同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郧巴黄牛养殖基地钢结构牛栏里,郧巴黄牛毛色光亮、性情温驯的牛儿正在吃着青贮氨化饲草。“过去想搞养殖,由于缺资金买不起牛犊,今年在政府扶持下,在养殖基地养牛3头,年可获分红3000元,加上政策性补贴8000元,当年收入1.1万元。市中院扶持鸡苗100只。另外,帮扶人胡琼出资还给我购买仔猪2头,今年养殖总收入可达2.4万元。”贫困户舒兴红乐呵呵地说。
  产业对路天地宽,立竿见影效果显。原来贫困户由“被动扶贫”变成了“我要脱贫”。他们趁热打铁,依托十转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棚架、技术指导、销售等优势,引导20户贫困户跨区域到该社发展食用菌60000袋,户平3000袋,按当年每袋最低收入2元,户平收入可达6000元。同时,统一购回洋芋种18万斤,发展地膜洋芋500亩,86户贫困户户平种植3亩。为消除种植户疑虑,他们与县、乡内有关单位和学校签订销售协议,当年户平收入达9000元。

                                                                        易地搬迁挪穷窝

  “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少的三两户,多的七八家”, 这是魏沟村的真实写照。他们听民声、重民意,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对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他们釆取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每个安置点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42户易地搬迁户选择在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的安置点进行安置。同时,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既“上楼”又“上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林中不见人,但闻鸡叫声。只见成群结队的土鸡,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觅食。“这是市法院老邱同志帮我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帮我发展养鸡、养羊脱贫致富。”在一栋依山而建的新房前,腰挎尿袋的贫困户曹作树感慨万千。
  今年48岁的曹作树因患肾病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孤身一人住在土房里,种点粮食勉强生活。市法院常务副院长邱剑明结对帮扶后,为其申请了低保和大病救助。市法院为他购买了100只鸡苗,当年收入7500元,养羊25只、养牛3头、养猪2头,收入2.5万元。2016年初,曹作述是该村第一个享受国家政策性扶持的贫困户,建起了砖瓦房,搬进了新家。
  在魏沟村四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楼房正在进行室内外墙装修。中年汉子胡学斌搀扶着老人,来到新房前,充满了激动之情。“真没想到啊!黄土都堆起颈脖的人了,还能住上这好的房子。”
  今年41岁的胡学兵,原土房倒塌而寄居在他人家。为了照顾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以种粮种菜和打零工糊口。由于家境贫寒,至今未娶媳妇。去年初,在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马勇岗的鼓励下,购回山羊10头,通过不断改进养殖方法和疫病防治,已滚动发展山羊140只。陆续出栏山羊100余只,收入可达6.2万元。2016年10月17日,他被竹山县、十堰市评为脱贫示范户,荣登十堰市脱贫攻坚网光荣榜。

                                                                  文明共建结硕果

  兴产业、建新房、讲文明、树新风、创“十星”,已成为魏沟人追求的新时尚。“精准扶贫,既是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上的改善过程,更是精神面貌、乡风民俗、生活习惯上不断提升的过程 ,抓好了帮扶单位与被帮扶村的精神文明共建和互动,也必然让精准扶贫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市法院驻魏沟村第一书记祝家兴感触很深。在文明共建中,工作队与村委会一道研究共建载体,在“三抓”上注重下功夫、花气力。
  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把精准帮扶与引导创“星”连在一起,相互促进,使贫困户在脱贫中受到了创“星”的激励,而创“星”的结果又是脱贫后的收获。“过去人穷志短,不敢想,不敢干,穷了一年又一年。去年,有了市法院的帮扶,我办起了面条加工作坊,还养了两头生猪,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娶了媳妇。今年,我还获得了十星牌。”因残致贫的周兴清的话溢于言表。在魏沟村象周兴清这样既脱贫又创“星”的还很多。
  以“六美”、“六德”创建活动为抓手,外修生态美家园,内修人文活精神。结合扶贫中电、路、水的设施完善,动员贫困户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美好庭院、整洁农户活动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卫生、健康生活。五组贫困户舒处艮原居住条件差,环境卫生很乱,搬入新房后,经过工作队引导、指导,新的环境使他全家笑逐颜开,每每谈起,老舒高兴地合不拢嘴。
  以开展“美丽乡村”、“安全进校园”、“平安村组”等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移风易俗,社会和谐,树立文明乡风。工作队员发挥自身专长,充分把法律知识与精准帮扶结合起来,把法律送到农户、送到学校,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扶贫工作队与魏沟村芦苇小学结成了共建对子,开展了老师、学生、家长、扶贫帮扶单位参与的校园安全及文明共建活动。工作队向同学们送去了新书包、铅笔、作业本等用品,给学生及家长们讲生动的法律安全课。通过互动,学校老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踊跃发言,表示树文明老师形象,当“五好”学生,做文明家长,踊跃参与文明共建、关注校园安全活动中。

                                                                       真情帮扶倾“三心”

  “市法院与魏沟村结对帮扶后,坚持出资金与出思路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真是帮村帮在根上,扶户扶在心上,为贫困群众脱贫、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真切感受到市法院领导和干部与魏沟村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谊。”这是县人大副主任、县扶贫攻坚办副指挥长陈应洲在魏沟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对市法院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党组重视有决心。院党组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和“每月工作清单”。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全院干警会议,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研究和解决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院长王健多次带领班子成员进村入户,精准规划扶贫蓝图,与乡党委、村支两委及贫困户商谈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具体措施。为改变村容村貌,市法院在2016年挤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环境整治项目。目前,村委会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初显成效。
  驻村队员有信心。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以来,为了让驻村工作队员安下心,院党组行文组建了工作队,明确了4名同志脱离法院审判业务、脱离原工作岗位每周驻村,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中。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在魏沟村设立了市法院精准扶贫办公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和生活用具。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队员们爬山涉水,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谋划扶贫产业,精准实施脱贫目标。他们一年穿烂了几双鞋,在田间地头留下了坚实的足印。
  包保干部有爱心。在精准扶贫中,为给贫困户送去信心和温暖,市法院实现了全院干警结对帮扶全覆盖。为帮助贫困群众度过寒冬,院党组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购买米面、粮油等物资,送到魏沟村贫困群众手中。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包保干部累计从个人工资中拿出7万多元,用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一片浓浓真情,温暖着每一个困难群众。
  一村文明风,满目和谐情。他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业发展、连片环境整治进行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使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计生、综合治理等考核成绩都走在全县第一方阵,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精神文明基础。



院长王健慰问贫困户。


地膜洋芋助农增收。



走访农户,谋划发展。


邀请医生为民义诊。


养殖基地社民双赢。


贫困群众安居乐业。